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3日訊(記者 江帆) 機動車上路行駛,必須投保一份交強險。這份法定保險,不僅是對司乘人員的一份保障,更是對社會穩(wěn)定的一種保障。我國交強險制度實施十年來,在保障交通事故受害人生命權和健康權,安撫受害人及其親屬情緒,有效緩解交通事故處理壓力方面顯現出了強大的社會效益,交強險在交通事故領域救急、救難作用正在不斷凸顯。
記者從中國保險業(yè)協(xié)會了解到最新的數據,交強險從實施前2005年末至2016年末,車輛保險投保覆蓋面逐漸擴大,機動車投保率從36%提高到72%,其中汽車投保從,58%提高到94%。
從2006年7月至2016年底,交強險累計處理賠案1.9億件(其中墊付250萬件),累計賠付成本7441億元。而經營交強險的保險公司也從開辦最初的11家上升到了66家。
10年來,交強險制度不斷完善,先后建立了“交強險財產損失無責賠付簡化處理機制”,“交強險重大人傷事故提前結案處理機制”、“交強險財產損失互碰自賠處理機制”、和“直接向受害人支付賠款機制”。這些制度形成覆蓋交強險財產損失及人身傷亡快速理賠的完整體系,提高了事故處理的效率。同時有多個省市推廣了道路交通事故糾紛人民調解,行業(yè)調解及訴訟調解對接機制,快速處理賠案,及時化解矛盾。
而10年中,與投保人有更直接關系的是,交強險在全國建立了交強險費率與交通事故記錄掛鉤的浮動機制,在十多個省市建立了酒駕與交強險費率聯(lián)系浮動的制度,這樣的掛鉤使重大人傷事故出險頻率不斷下降。以2016年為例,2016年我國道路交通事故萬車死亡人數(國家統(tǒng)計局2012年至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2.1人,五年下降了25%。
10年來交強險已累計提取救助基金140億元,累計代收車船稅收入3564億元。這一數據在2016年分別為20億元和681億元。
中國保險協(xié)會負責人表示,自2006年交強險制度實施以來,交強險受益人群不斷擴大,各項風險逐步控制,整體經營趨于穩(wěn)定。在經歷起步和調整階段后,目前交強險運行逐步進入有序發(fā)展階段。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各項經營指標基本保持平穩(wěn)。其呈現出三個特點:
一是覆蓋面持續(xù)擴大,保障作用不斷凸顯,2016年交強險共承保機動車(包括汽車、摩托車、拖拉機)2.07億輛,同比增長13%;機動車交強險投保率72%,其中汽車投保率達到94%。2016年保險行業(yè)共處理交強險賠案3010萬件,其中墊付搶救費用48萬件,提取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20億元。交強險制度實施以來,不斷發(fā)揮經濟補償和社會管理功能,有效提升社會公眾交通安全意識和風險保障意識,積極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
二是經營成本穩(wěn)中有降,運行效率不斷提高。近年來,我會協(xié)同公安部和最高人民法院等相關部門,改善交通安全狀況,打擊保險欺詐活動,提升保險行業(yè)風險管控能力和經營管理效率。2016年,交強險綜合賠付率為72%,與2015年基本持平;綜合費用率為29%,較2015年下降2個百分點,顯著低于同期商業(yè)車險費用率水平,體現出強制保險低成本,高效率的運行特點。
三是經營結果出現微利,金融風險有所緩解。交強險開辦至今長期面臨承保虧損。2013年以來,得益于投資收益的拉動,交強險逐步實現經營微利,因高額虧損造成的金融風險得到有效遏制。2016年交強險承保虧損金額為22億元,同比減少了27億元。
該負責人還表示,下一步,中國保險協(xié)會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調研和總結,著力完善交強險制度,提升交強險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