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28訊 “唉,永遠也買不到賣家秀的那塊鮮嫩多汁的美味牛排!”這恐怕是很多小伙伴網購牛排后的一聲嘆息。一入牛排深似海,最近上海市消保委就選取了市面上23款銷量較大、品牌知名度較高的牛排,從質量安全、營養(yǎng)成分、產品標簽等方面進行了比較試驗,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測試了重金屬污染物(鉛、鎘、鉻、砷)、PH值、淀粉、水分等,均符合相關標準要求;還對肉色、氣味、觸感、纖維狀態(tài)等進行了感官查驗,也未見明顯異常。主流品牌的牛排在安全方面表現優(yōu)秀。
介紹下文前,先小科普一下,牛排可以分為原切牛排和調理牛排。原切牛排是僅經過物理分割、包裝,不添加任何輔料的牛排,一句話就是“純牛肉”;調理牛排通常是在牛肉中添加額外的水、調味料、添加劑等進行腌制、滾揉而成;另外牛排還有三大經典部位:西冷、眼肉和菲力,和兩大常見優(yōu)良牛種:和牛、安格斯。
1、原切牛排蛋白質含量要高于調理牛排
測試發(fā)現,原切牛排蛋白質含量在16.7-22.9 g/100g之間,平均含量約為20g/100g,不同牛種、不同部位含量差異不大,均富含蛋白質;調理牛排蛋白質含量在9.42-13.9g/100g之間,平均含量約為12.1g/100g,大致為原切牛排的60%。
注:據GB 2805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yǎng)標簽通則》,每100克食物含不少于中國營養(yǎng)素參考值的20%的蛋白質(12克),即屬于“高蛋白質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2、不同品種、不同部位的牛排脂肪含量差異明顯
脂肪是牛排中重要的營養(yǎng)成分,對豐富口味和提升口感起到了關鍵作用。檢測發(fā)現:不同品種、不同部位的牛排脂肪含量差異明顯。原切牛排的平均脂肪含量為10.0g/100g,調理牛排平均脂肪含量為2.1g/100g。在原切牛排中,菲力是脂肪含量最低的部位,如:和牛牛排三個部位中,菲力(平均8.5g/100g)<西冷(平均13.4g/100g)<眼肉(平均18g/100g);安格斯牛排三個部位中,菲力(平均3.1g/100g)<眼肉(平均7.3g/100g)<西冷(平均9.4g/100g)。
3、原切牛排和調理牛排都是膽固醇含量較低的肉制品
人一日膳食中膽固醇攝入總量不宜超過300mg。試驗發(fā)現,原切牛排和調理牛排的膽固醇含量差異不大,都是膽固醇含量較低的肉制品,測試平均值分別50mg/100g 和54mg/100g。
幾種常見肉類的膽固醇含量
注:不同肉類食物膽固醇數據引自《中國食物成分表》標準版 第6版/第二冊內容。
試驗還發(fā)現,2款調理牛排的蛋白質實測值分別為標簽標示值的64%和77%,未達到GB 28050《預包裝食品營養(yǎng)標簽通則》中實測值≥80%標示值的要求;4款調理牛排的脂肪實測值分別僅為標簽標示值的12%、29%、43%和56%。
如:1款標稱商品名稱為“小歡喜菲力牛排”(標稱商標:西肴紀)的樣品,蛋白質實測值為9.42g/100g,為標示值的64%(標示值:14.7 g/100g),脂肪實測值為1.2 g/100g,為標示值的43%(標示值:2.8 g/100g)。對比實測值發(fā)現,該樣品蛋白質含量低于調理牛排的平均含量12.1 g/100g;脂肪含量也低于調理牛排的平均含量2.1g/100g。
注:1.比較試驗結果僅對樣品負責,不代表同品牌不同批次、不同型號產品的質量狀況;
2.任何企業(yè)和單位不得將本次比較試驗結果用作商業(yè)宣傳。
(來源:上海市消保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