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28訊 農村牧區(qū)食品安全事關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維護公平有序農村市場秩序,營造安全放心食品消費環(huán)境,有效識別防范農村牧區(qū)假冒偽劣食品及肉制品,青海省市場監(jiān)管局提示廣大消費者提高維權意識,共同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六類特征”識別假冒偽劣食品隱患
1.“山寨”食品
特征:食品包裝模仿知名品牌商標、名稱或包裝設計,通過形近字、相似圖案等誤導消費者。
風險:質量安全無法保障,可能存在微生物超標、非法添加等問題。
2.過期食品
特征:食品包裝保質期過期,或日期模糊、易撕貼,或通過涂改、覆蓋等方式篡改生產日期,乳制品、肉制品等易出現(xiàn)此類問題。
風險:品質和安全性無法保證,可能存在變質和酸敗,可能引發(fā)腹瀉、嘔吐等食源性疾病。
3.“三無”食品
特征:食品包裝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證、無生產廠家信息,散裝零食、海鮮、調味品等簡易包裝食品易出現(xiàn)此類問題。
風險:生產源頭不明,可能存在生產過程不符合衛(wèi)生標準等食品安全風險。
4.偽劣食品
特征:食品原料以次充好、摻雜摻假。如工業(yè)鹽冒充食用鹽、廉價淀粉勾兌“高端調味品”、病死畜禽肉冒充新鮮肉等。
風險:不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長期食用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5.虛假宣傳食品
特征:普通食品宣稱“降三高”“抗癌”“增強免疫力”等治療功效,吸引消費者。
風險: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誤導消費者。
6.來源不明食品。無明確生產來源,流動攤販售賣的熟食、散裝白酒、腌制食品等易出現(xiàn)此類問題。
上述假冒偽劣食品容易出現(xiàn)使用原料低劣、未經過質量檢測、食品添加劑超標、微生物超標、非法添加藥物成分等食品安全問題,食用后可能引起身體不適,或危害身體健康。
“六字口訣”防范假冒偽劣食品風險
1.查包裝
先看包裝鼓不鼓,脹包漏氣不能要,標簽字跡要清楚,完整信息不能無。
2.對日期
生產日期盯仔細,刮擦涂改有問題。保質期限算一算,臨近過期要避開!
3.認標識:
包裝翻到背面找,“SC”開頭許可號,無證產品風險高,三無食品快丟掉!
4.聞味道:
拆開包裝先聞香,酸味霉味要提防,刺鼻怪味像化學?果斷退貨別商量!
5.比價格:
便宜過頭要警惕,劣質原料藏陷阱。貨比三家不吃虧,貪小便宜傷身體!
6.掃源碼:
購肉及肉制品時,掃《青海省畜禽產品溯源查詢碼》索要檢驗檢疫票。進口肉需索要海關簽發(fā)的《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等。消費者知情來源清,去向明。
(供稿:青海省市場監(jiān)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