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周有為)近日從海關總署網站了解到,2021年1—11月,全國海關檢出安全衛(wèi)生項目不合格并未準入境食品共計2550批。不合格原因包括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霉菌超標、貨證不符等。
據了解,被檢出“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強化劑”類問題的進口食品共262批次,占比27.9%,主要集中在果汁、糕點類食品,原產國主要是越南、老撾、英國等國家;被檢出有“動物疫病”的進口食品107批次,占比11.4%,原產國主要是泰國、越南、秘魯、馬來西亞等國家;被檢出“霉菌超標”類問題的進口食品有61批次,占比6.5%,主要原產國為蘇丹、印度、英國等國家。專家表示,堅果谷物類進口食品在海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環(huán)境潮濕問題,容易導致霉菌超標。。
在2021年前11個月里未準入境的食品名單中,產自印度的食品共計110批,主要品類為調料、蝦等;產自越南的食品有86批,主要品類為果汁、水產等;產自日本的食品有68批,主要品類為方便拉面、速食濃湯、玉米片(膨化食品)等;產自厄瓜多爾的食品被拒67批,全部為蝦。
據悉,根據我國《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規(guī)定,進口食品經海關合格評定不合格的,由海關出具不合格證明;涉及安全、健康、環(huán)境保護項目不合格的,由海關書面通知食品進口商,責令其銷毀或者退運;其他項目不合格的,經技術處理符合合格評定要求的,方準進口。相關進口食品不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技術處理或者經技術處理仍不合格的,由海關責令食品進口商銷毀或者退運。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