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林學貴博士最近在南寧表示,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出口不斷遭遇到技術性貿易壁壘,每年因此損失約90億美元。農產品出口系列技術標準的嚴重滯后是導致我國農產品出口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
技術標準是經過公認機構批準的、非強制執(zhí)行的、供通用或重復使用的產品或相關工業(yè)和生產方法的細則、指南或特性的文件。例如美國就于1997年12月在食品加工中引入“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管理體系,即要求所有對美國出口的水產品、肉類產品企業(yè)必須獲得HACCP的認證資格。
由于出口技術標準的設立,既可以用于保護進口國人和動植物健康和安全、保護環(huán)境、避免欺詐行為,因此具有其科學合理的一面,同時它又容易被一些國家利用為貿易保護的手段。為了阻礙外國農產品的進口,保護本國市場,許多國家制定了嚴格的技術法規(guī)。例如,歐盟于2001年1月發(fā)表了《食品安全白皮書》,提出80多項保證食品安全的計劃。美國則有《食品、藥品、化妝品法》、《公共衛(wèi)生服務法》等。同時,對于產品包裝標準,發(fā)達國家也作了相當苛刻的規(guī)定,如禁止使用某些包裝材料,治理包裝廢棄物對環(huán)境的污染,明確規(guī)定生產者、進口商、批發(fā)商和零售商在包裝廢棄物處理方面的責任和義務等,這些都對我國農產品出口提出了新的要求。
與國外發(fā)達國家的標準相比,我國農產品出口系列技術標準存在的差距是明顯的。據悉,我國農產品質量標準中共涉及62種化學污染物,這些化學污染物主要包括化學農藥和諸如汞、氰化物等外源污染物。然而,聯合國食物與農業(yè)組織迄今已公布了相關限制標準共2522項,美國則多達4000多項,其他發(fā)達國家的控制標準達數百項甚至上千項。林學貴博士認為,我國農產品出口系列技術標準嚴重滯后在于兩個方面,一是產品標準;二是包裝標準。近兩年來,我國輸往日本、韓國的蝦仁、魷魚、凍梭子蟹、凍河豚魚等水產品因細菌超標,內含重金屬物而被提出退貨的現象經常發(fā)生,我國出口至歐盟的凍豬肉和凍兔肉也因衛(wèi)生標準不符合進口方苛刻的要求而被迫退出市場。
在提到應對出口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策略時,林學貴博士表示,技術性貿易壁壘存在兩重性。對于那些具有合理目的并且建立在科學評價基礎上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我們應該努力改進自身存在的問題,積極去適應對方的合理要求。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加強農產品安全質量全程管理,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實現國內產品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我們應在熟悉世界貿易組織貿易規(guī)則的基礎上,利用技術貿易壁壘的差異性,多方位開拓出口市場。這對于進一步解決我國農產品出口系列技術標準滯后、實現農產品出口增長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責任編輯:)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多多28”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多多28,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多多28”。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多多28)”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